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全世界慢性疾病及死亡之主要原因之一
目前是歐美國家排名第四之死亡原因;在台灣已躍升為第十一位,可見其嚴重性。
世界衛生組織甚至推估,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將晉級為全球第三大死因。
慢性阻塞性肺病(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, COPD)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造成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。
所謂呼吸道「阻塞性」疾病,是指支氣管狹窄而造成呼氣時氣流受阻,使得正常的呼吸道換氣功能缺損。
而且無法以藥物完全恢複之疾病,通常是漸進式惡化。
任何病人如果有慢性咳嗽、咳痰、呼吸困難或者曾有暴露在危險因子的病史時,都要考慮慢性阻塞性肺病之診斷。
正常人若不吸菸,自三十五歲後,用力呼氣一秒量每年減少約30毫升,而吸菸者減少的速度更快,甚至每年可減少約150毫升。
雖然戒菸對於肺功能的恢復並無助益,但是對於肺功能惡化的速度可減緩到與不吸菸者相同。
一旦被診斷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,必需降低對這些因子的暴露並定期追蹤和治療。
雖然目前沒有一種現存的藥物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會逐漸下降的事實,但藥物治療可以減少症狀及併發症,改善健康狀態。
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狀惡化之住院治療常造成健保費用沈重負擔,目前健保每年約花費13億元治療這些疾病。
而資深藝人、也是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孫越也曾公開感慨
他雖然戒除了37年的菸癮,卻因戒得太晚,這些年來深受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所苦,現在只要不小心感染就要入院治療
每次住院都超過10天,目前仍使用類固醇持續治療。
倘若慢性阻塞性肺病若能早期診斷,並獲得正確的治療僅能有效控制肺部的慢性阻塞,更可減少健保費用的支出。
由於早期的臨床症狀難辨,所以往往被民眾忽略而失去最佳診斷與治療時機。
而慢性阻塞性肺病從全球的範圍來看,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首要罪魁是抽菸。
約占吸菸總人數百分之20的菸民有很大機率患慢性阻塞性肺病,而其中那些終身菸民,有一半的人都將患慢性阻塞性肺病。
在美國和英國,百分之80至95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都是菸民。
而長期暴露於煙環境則會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可能性。需要說明的是,面對吸菸的危害性,婦女比男性更脆弱。
在非吸菸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,被動吸菸誘發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就占了20%,孕婦抽菸還有可能增加嬰兒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風險。
由此可知吸菸者對於肺部疾病的風險極高!
又加上現今工業,工廠違法的排放廢氣或有毒物質於空氣中,汽機車排放的廢氣等
造成空氣品質下降還可能含有毒物質
在這種環境生存的我們
應該要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預防
預防醫學!是現在民眾要開始跟隨的議題
仁愛醫院健康管理中心,注意到現今民眾忙碌而忽略的健康問題
呼籲「預防勝於治療」的觀念,推出「康建管裡憑證/健康檢查悠遊卡」專案
如本文提到的肺部疾病預防,仁愛健康管理憑證.康建管理憑證健檢方案中也包含了一般健檢沒有的
瞭解是否有支氣管病變、肺炎、肺擴張不全、肺氣腫、肺活量、阻塞性肺疾病、氣喘等
鱗狀上皮細胞腫瘤標記Anti-SCC(肺癌、子宮頸癌、消化道系統)
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也必須瞭解疾病的本質及可能的發展、造成病情惡化的危險因子、並充分與醫療人員溝通配合,以增進健康的生活品質。